五彩繽紛,百花齊放,琳瑯滿目,這些天的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來自國內和山東16地市的中華手造、山東手造產品,將第三屆中國文旅博覽會、首屆中華傳統工藝大會裝扮得熠熠生輝,更將“好客盡顯真情,好品憑靠厚道”的“好客山東、好品山東”文旅品牌擦得亮閃閃。
位于3號館山東手造綜合展區的龍口展區,“江北龍頭 山海仙境 徐福故里 管樂之鄉”16個大字格外耀眼,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龍口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歷史豐厚、產業領先的美麗畫卷。管樂器、非遺民俗、文旅融合、龍口特產和葡萄酒,這五大特色板塊匯聚了龍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豐碩成果,凝聚了龍口人民敢為人先、勇于創造、厚德崇商的追求。
管樂器融入更多文化元素
薩克斯、單簧管、小號……泰山、特達、關度三家管樂器參展企業展示的一件件精致產品吸引參觀者駐足觀看。不少人特別是孩子們,對身型龐大的太陽號尤為感興趣。
濟南市民魏建林領著女兒走到太陽號旁邊蹲下,孩子好奇地輕輕觸碰著號管?!斑@么大個頭,怎么個吹法?”特達樂器業務經理王獻結上前示范介紹,“看著挺重,但套在肩膀上,就特別舒服了?!?/p>
作為手造產品,提起國內管樂器,龍口可謂是“獨一無二”。從1987年北京管樂器廠在龍口成立北京管樂器廠龍口分廠,到2001年改為山東泰山管樂器制造有限公司,再到2019年成立龍口市管樂器協會,龍口管樂器行業做得風生水起,已有企業80多家。泰山管樂總經理杜其業說,手造不但凝聚著人的智慧,還融入人的情感和溫度,“厚德載物,好人品才能造出好品質的產品, 這是龍口管樂器做大做強的內因?!?/p>
作為“創二代”,28歲的關度樂器執行董事王深琛傳承父業,接手企業三年來,他肯鉆研,從“門外漢”到如今精通,并學會了演奏。在王深琛看來,“薩克斯屬于泊來品,老一輩給我們打好了基礎,年輕人要傳承下去,提升技術,穩固質量,不能把它做成一門生意,而要當成一種文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龍口特色文化融入其中,將這個西洋樂器變成咱自己的手藝,更適合中國人使用?!?/p>
用文化賦能管樂器發展,已成為龍口管樂器企業的共識。王獻結拿起一個加重版的金黃色小號介紹起來,只見管體和號口上雕刻著祥云飛鶴,精細精致。他還結合參加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峰會上專家的意見,談了新思路:發揚工匠精神,加大創新力度,做好精品管樂產品,其一在樂器管體外形設計上融合泰山、黃河人文特色和龍口徐福東渡、丁氏故宅等文化符號;其二結合文化藝術,將特達英文TIDE(浪潮)活態化,有效提升龍口管樂器手造品位品質,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翱偠灾?,要更好體現‘好客山東’‘好品山東’品牌內涵和價值?!?/p>
非遺作品出新意展魅力
徐福傳說、黃縣柳條膏和黃縣窗染花、黃縣民居雕刻技藝,這四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分別展示在展區北側的兩個LED燈箱上,引來參觀者駐足拍攝。
老手藝,展新意。黃縣窗染花非遺傳承人王美玉的展臺上擺放著精致的剪紙作品。一位濟南本地老人對這些可愛的小作品格外喜歡,現場也訂制了一幅自己的頭像剪紙作品。
這幾年,王美玉將傳統故事不斷更新,琢磨出新作品。王美玉最得意的作品《荷和如意》,寓意著新婚夫婦生活美好圓滿,稱心如意,這是她根據清朝末年的圖樣兒創作的窗染花。聽到這個歷史,老家是招遠的濟南市民張娟花130塊買了兩幅,她拿起一幅照了相,高興地說,“非常喜歡富含傳統文化的作品,有紀念意義”。她加了王美玉的微信,還要再訂一些送給朋友。
同樣,燕子面塑和傅喜娜的“喜結良緣”等作品也深受參觀者青睞。老家是臨沂的張女士拿著手機對著花餑餑拍,她說,“老家也有,自己沒學到這個手藝,沒有你們的花樣多?!?/p>
誠如張女士所言,黃縣花餑餑除了花樣多外,這些年在制作工藝上也不斷出新。張燕指著一對黃色、綠色的錢袋子和福袋子花餑餑講起來,“之前是描一描畫一畫,吃的話得把皮扒了,這些年改進了,和面用果蔬汁代替水,黃色用的是南瓜,紅色用的是紅曲米,吃起來口感綿軟香甜,更營養健康?!?/p>
展會上,53歲的煙臺市級非遺傳承人劉允霞的龍口線編作品銷售火爆。線編分為刺繡和鉤編,刺繡需要線、刺繡針和繡撐,鉤編需要毛線和鉤針。這些小工具在劉允霞手中靈活轉動,一件線編康乃馨花束就“長出”,一個手工折紙愛心五角星就展現在眼前。
龍口手工線編技藝是一種以繡花為主,勾、繡結合的民間純手工技藝。展臺上一個個精巧別致的花束、盆景、鞋帽、鑰匙扣等小物件,都是劉允霞用毛線、魚線,采用編、繡、挑、勾、織等手法純手工制作而成,其樣式和圖案是她28年堅持摸索、創新得來的。
參加文博會三次,劉允霞在這個大平臺上每一次都有新發現,她表示,龍口線編技藝特別契合本次文博會提出的“手造”主題,“各級都重視是好事兒,我們傳統手藝人當然越干越有勁頭,讓更多人了解龍口當地的傳統技藝和文化魅力?!?/p>
據了解,截至目前,龍口已成功申報了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項煙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和25項龍口市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成功命名65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還擁有3個龍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和一個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基地。龍口非遺傳統文化正浸潤到更多人心中。
龍口特產守正創新很搶手
“南山葡萄酒有名氣,我們朋友聚會經常喝?!眮碜哉虑饏^的李先生和愛人從展柜上拿起一瓶說道。
“初中同學當年給我一瓶,很好喝,以后就經常買?!?7歲的濟南媒體人小王特意來到龍口展區,買了一瓶綠杰果醋。
“平時家里就吃龍口粉絲,今天有廠家展銷,質量讓人放心?!庇^展人王強買了一盒石良鎮尹村出品的龍口粉絲。
文旅發展,特色產品是點睛之筆。這幾年,龍口本地企業秉持誠信厚德品質,精于優化產品質量,并為龍口特產賦予了濃濃的文化韻味。
龍口粉絲全國有名,有著34年歷史的尹村外貿聯營粉絲生產廠一直奉行良心生產、一流品質的宗旨,將尹龍牌純綠豆粉絲,做到了部優產品第一名,并獲得金桂獎。當家人劉玉祥對龍口粉絲情有獨鐘,雖未到現場參會,但得知粉絲得到大伙的喜歡,他非常高興,“龍口粉絲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我們珍惜這個老品牌,要精心做,用心做,把傳統工藝傳承下去?!?/p>
展會上,曉清年網紅小海鮮食品的展臺前隊伍排得老長。公司當家人欒曉清和母親忙得不亦樂乎??债敃r,她和記者介紹了這幾年的創業經歷??偨Y消費者品味,便于往南方運輸,經過兩年研制,今年公司成功開發出常溫即食產品,銷路更廣了。
賣完一批再從冰柜拿出一批,欒曉清告訴記者,這款冷凍小海鮮今年換了外包裝,叫“魚躍龍門”,寓意海鮮過江為龍,走出龍口,把小海鮮做成大產業。
自2017年以來,欒曉清瞅準渤海灣豐富的海洋資源,克服不少困難,自主開發、設計,主推即食海鮮,展現了新時代龍口年輕人的闖勁兒和聰明智慧。如今,日產量超2萬罐,成為“舌尖上的龍口”網紅品牌?!澳X瓜不能停,創新是我這幾年感覺最重要的經驗?!?/p>
南山葡萄酒和威龍葡萄酒,散發著濃郁的馨香。威龍葡萄酒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公司在有機葡萄酒研發領域承擔“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重點項目”;南山莊園葡萄酒與世界知名葡萄酒企業攜手合作發展,以高品質服務贏得市場。
新品牌以文化人增底氣
龍口特產不光有老品牌,這些年來,龍口涌現出一批新品牌,南山智尚以高端高品質,引領國內職業裝新潮流;以景德鎮青花瓷為主打的景瓷軒,以精工精細賦予手造活態;以膠東野生頭茬小葉陳艾為原料的艾康艾草,是龍口萊子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的新品牌。
展位上,一尊尊青花瓷婷婷玉立,瓷壁上圖案清新雅致,更有龍口本地書畫名家的力作。展臺上,瓷杯、小掛件和項鏈格外受歡迎。
景瓷軒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朋現場展技藝,她端坐在工作臺前,左手握筆,右手把住茶罐壁口,均勻蘸料,在罐壁上畫起來。一會兒,昂然站立的徐福,挺拔的松樹,起航的帆船,遠處的山脈,表現了這個秦代著名方士出發前回望故土的復雜心境,刻畫了徐福探索創新、傳播中華文化的可貴精神。
制作瓷器,是李鵬朋和愛人的大膽選擇。幾年前,二人從景德鎮引進專業技術設備及材料工藝,踏入陶瓷藝術創作服務行業?!皩埧诋數靥厣幕谌氲教沾芍?,講好中國故事、龍口故事,傳承弘揚好中華傳統陶瓷文化,為群眾提供一個學知識和體驗的藝術平臺?!彼f。
龍口萊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展臺前,體驗艾灸的參觀者排隊等候。理事長曲修泓和來自河南鄭州的一對夫妻,正在給參觀者體驗眼灸、頸椎灸。
戴上眼罩,點燃艾條扣上,艾煙從孔里溢出。60多歲的趙英財坐在凳子上,聞著艾草的香味,感覺眼睛熱乎乎。他手里沒閑著,拿著紫砂罐在胳膊上刮痧,左膝蓋上也拔了罐兒。20多分鐘后,器具撤下,老趙笑著說“心明眼亮,舒服,舒服”。
記者了解到,曲修泓和這對小夫妻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但卻是第一次見面。小夫妻在鄭州經營了一家中醫艾灸館,妻子范愛眾告訴記者,她是從網上看到曲修泓發的視頻,就溝通建立了銷售合作關系。她說,因為疫情,生意不太好,但這些艾灸產品受到消費者喜歡,收入大大增加,兩口子度過了困難期。
6年來,曲修泓不斷學習,在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上下了一番功夫,制作的艾條、艾柱、艾絨和禪灸、愛眼灸、頸椎灸等特色艾灸工具,受到群眾好評,已獲發明專利11項。
山東手造,龍口特色。幾天來,記者真切地感受到龍口手造和龍口文旅融合發展的智慧元素,更感悟到龍口人發揚“雙好”品牌精神生生不息的動力。
記者 劉啟強